改革试验田 播下金种子
云南首笔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背后的故事
11月30日,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瑞种业”)以质押3个植物新品种权,从华夏银行昆明分行获得500万元贷款。这是云南省落地的第一笔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打破了政府、金融机构、创新企业对科技金融应用场景的传统思考,为金融机构支持云南生物多样性发展、乡村振兴事业开拓了新路径。
老专家的意外“惊喜”
每年的9月至11月是种子收购的季节。向农民收购种子有一个特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值收购季的金瑞种业资金周转遇到了难题。金瑞种业董事长卢义宣说:“没有钱跟农民买种子,愁得睡不着觉。”老人愁容满面。
金瑞种业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农作物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试验、示范、推广及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科技型有限公司,在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种子繁育、种质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卢义宣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粮食作物种子产业化开发多年,承担、主持过国家“863”、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级多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公司成立了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张启发院士工作站、云南省低纬高原稻区两系杂交水稻种业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昆明市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领域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
该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综合保税区内,建有1324.5平方米种子加工储藏仓库。另外,在云南省各州市和东南亚、南亚国家建有新品种试验基地。每年为粮食生产提供水稻种子400万到500万公斤、杂交玉米种子500万公斤,给制繁种农户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卢义宣介绍,与种植玉米、水稻相比,制种的收入能翻一番,新品种收入还能更高一些。
“干了几十年水稻资源遗传研究,没有想到植物新品种权可以拿来贷款。”当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分局和华夏银行经开支行的工作人员来到企业,调查研究后提出可以用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解企业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时,卢义宣还是半信半疑:“不抵押厂房、土地从银行贷款,以前从来没有过。”
这笔及时的贷款不仅让金瑞种业的现金流“活”了起来,有钱向农户买种子,接下来还可以继续投入研发。
金融输血农业“芯片”
种子被称为农业“芯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云南是“植物王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在种业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水稻的祖先野生稻,全球共有20余种,中国有3种,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云南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同时拥有3种野生稻的省份之一。20多年来,在云南省农科院研究人员的接续努力下,云南野生稻的保护与研究成效显著,一系列融合云南野生稻特性,具有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米质优的水稻新品种(系)诞生。如“云资粳41号”的耐旱能力突出,除在云南大面积种植,还推广到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金瑞种业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认定的“锦瑞4号”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好等特点,亩产可达600公斤,并且口感好、品质好,米质达到国家颁布的二级米标准。在石林水稻上山推广种植中,“锦瑞4号”的亩产也达到五六百公斤。
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需要科研人员、企业投入长期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正常情况下,一个植物新品种权从提交申请到授权需要3年,而研发的时间更长。卢义宣介绍,一个粮食作物种子新品种培育至少需要8年,资金投入在80万元至100万元。
为支持云南种业振兴,今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云南省支持种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围绕粮食安全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用种需求,由科技、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和育种联合攻关任务清单,省级财政将支持优势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采用协同、定向方式开展育种创新攻关。
该政策措施还提出,要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服务种业方面的引领作用,为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动态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种业领域倾斜。健全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探索实行主办行制度,促进银企融资对接。发挥科技赋能作用,统筹建设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支持扩大对种业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建立贷款风险分担、补偿、贴息等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种业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通过创投、股权、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自贸试验区打响“第一枪”
近年来,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昆明市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持续探索,聚焦工业领域,以专利、软件著作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了不少成功案例,但在农业领域,以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的模式尚无先例。
在金融机构看来,植物新品种权是农业领域内的合法知识产权证,按规定银行可以质押放贷,但一直没有案例,一是由于农业领域此前没有植物新品种权流通市场,因而无法对其定价;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植物新品种权无法变现。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有了首例,云南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打响了“第一枪”。
作为云南开放创新的“试验田”,3年来,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在各个领域大胆创新、先试先行。今年,结合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分局深入企业问需、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牵线、招商引资服务机构破瓶颈,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领域、新模式,拓宽知识产权融资范围,助力昆明市创新发展。
华夏银行昆明分行普惠金融部风险总监常智有介绍, 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对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损失补偿、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助等多项政策,有效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提升了昆明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充分体现知识产权价值作用。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分局多次联动辖区内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进企业,在知识产权评估、抵质押登记方面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多便利,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像金瑞种业这样的企业,原本很难通过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模式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常智有说,随着社会政策环境的优化,银行支持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这次在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分局的指导下,根据企业需求,通过‘云科贷’产品,我行用自主开发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给企业打分,同时由专业评估机构对企业持有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权进行评估后,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质押的模式给予企业信贷支持。”
参与了全国多个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项目的东鹏资产评估(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健康介绍,随着种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担保评估、植物新品种质押登记备案、财政贴息等配套政策的落实,整个生态越来越完善。第一笔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的落地,为复制推广探索了经验、提供了范本。云南动植物资源丰富,将来大有作为。
随评:创新 让“知本”变“资本”
吴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在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碰到许多“卡脖子”问题,大到上天入地的机械设备,小到日常写字用的圆珠笔,让我们深深地明白:知识产权很值钱,甚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在发展的浪潮中,一些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却碰到了难题:“拿着知识产权就是弄不来钱。”大家都明白知识产权“值钱”,但在把这无形的智慧变做有形的产品前,知识产权不能从金融机构“换钱”成为“拦路虎”。
昆明市在2011年开始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从2家企业2000万元贷款,到6家6000万元,7家7400万元⋯⋯据昆明市科技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至2021年,全市共完成专利质押融资118笔,涉及专利401件,涉及金额4409亿元,约占全省专利质押贷款金额的70%;共完成商标质押融资11笔,出质商标198个,涉及金额17150万元。
近年来,《云南省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昆明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助实施细则》《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支持知识产权发展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随着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日益浓厚,为科技金融创新营造了良好生态,让很多原来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在的可能。
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专利、商标,还包括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仅在工业领域可以落地,在农业领域也能为经济建设输血。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为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探索出一条路径。云南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植物新品种不仅有种子,还有花卉、蔬菜;除了植物新品种,还有动物新品种。在工业和商贸领域,云南的发展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差距。在生物多样性领域,云南具有先天优势,这一领域的科技金融创新探索,将为云南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往期荐读
昆明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
云南咖啡站上风口
昆明新增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云南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全部开工建设